本帖最后由 mjc明 于 2018-10-5 16:44 编辑
3、马兰士系6011、8801
马兰士AV8801也是2012年发布的,是当年马兰士11.2声道的旗舰AV纯前级解码器,重量16.8KG。至于其他技术参数,请又双自行百度。来,下面分享下她的风格走向。 马兰士8805级别之下的机器,声音风格走向大致相近,8801整体而言,是一款声音比较细腻、暖声风格的前级,主打中频段及低频段,声音温暖润泽;高频段相对安桥55090而言,稍为暗淡;低频也比较细腻,量感更多更肥,也是一款声音比较柔和、比较讨好耳朵、比较耐听的前级。
高频2000HZ以上的频段,个人觉得马兰士在泛音控制上有所减少,所以高频在直穿云宵的飞扬感是比不上安桥5509的,在这个音域以上声音的能量要比5509弱一点,明亮度暗淡一点,因而在声音的定位感、层次感稍弱于5509。
8801主要发力于40~1500HZ这个频段,在中频及低频的细节及泛音进行了加强修饰,声音密度、强度也好于5509,中、低频的泛音信息很丰富,人声声线适中,温暖润泽动人,特别是男声更显厚润富于磁性魅力感,演绎类似张学友这类歌喉的男声,在日系前级中马兰士表现得最为上佳,没有之一。由于声音有密度、有强度,中、低频的泛音信息丰富,在一些动态撞击类的表现,氛围感,瞬态都要优于5509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同台对比下《死侍1》男猪角跳下桥,汽车冲过屏幕的中低频动态表现,毫无疑问5509落了点下风。在同声压条件下,8801的人声到皇帝位的距离个人认为最为适中平衡的,最为靠后的是安桥,天龙靠前近一点点,雅马哈最为前向靠近听音者。 8801的低频量感在日系前级里基本是最大的,低频泛音也丰富,因而显肥显慢显拖,力量感稍欠,低频DB稍为加大声音就弥漫开来,布满屏幕,使得整个声底变得混糊。想调校好8801的低频要比较花心思,可以把信号线更换镀银或银质类线材,适当减少低频的量感,缩短低频泛音的时长,收紧低频的凝聚力,通过适当调校,8801表现的低频弹性会有所增强,圆润质感上升,速度提升,弥漫适度,比较讨好耳朵。
同样地8801在播放文艺片及演唱会时,在日系前级中也有上佳的表现,在男声类演唱表现上具有特别的男性磁性魅力。在战争片类、暴力类电影中表现比5509优秀一些,不如天龙AVC-A1HD、AVP。为了更好地发挥出8801的优点,8801比较适合搭配力量型冷声型的后级,速度较快、量感不多的密闭型低音炮。不适合搭配弥漫型、暖声型的后级,量感型、弥漫感偏多的导向型低音炮。
马兰士6011是合并机型,整个声底背景略有噪点,没有8801这么宁静,高频略显明亮,中频稍为硬朗,低频稍为比8801有力量感,但声音整体结合起来略显生硬、呆板,声音平衡性略欠,相对比8801稍为毛噪,耐听度略差。
4、雅马哈系5000、5100
雅马哈CX-A5100,于2015年发布,是当年雅马哈11.2声道的全景声AV纯前级旗舰解码器,重量13.5KG。需要了解其他技术参数的朋友,请又双叒自行百度。接下来,下面分享下她的风格走向。
雅马哈5100是次新出来的旗舰前级,声音风格走向与5000相近,仍然是冷声风格的机器,5100对低频的转变是比较大的,一个是速度的控制,一个是打击力的控制,令人耳眼一新。5100是一款声音比较清新、鲜活、晶莹、剔透风格的前级,就好像是一串挂在喜马拉雅山的铜质风铃,随手划过,满山留下清脆的单晶铜回响,回声袅绕在云宵。如果你听多了安桥、马兰士,你来听雅马哈大多会说声音发冷,高频有点锐利,不耐听;如果你听多了雅马哈的声音,你再听安桥马兰士,你大多会说这安桥、马兰士的声音有些软绵绵、有些糊糊地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听音习惯,多少会带点先入为主的喜好,但万万不要以你的听音取向来代表别人的取向,说不定你喜欢的正是别人讨厌的呢?环肥燕瘦各有所好,你喜欢的,她就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美感。于我个人而言,我不喜欢所有品牌的风格都同质化,这样多没意思,还是各有所长、各有千秋为妙!总体而言5100是一款声场比较开阔、声音定位感、层次感、包围感、人声出屏感比较好的、声音在日系前级中最为鲜活的冷声型前级。
5100的高频是比较下功夫的,表现得比较纤细、明亮、有能量感, 5100前级表现出来的中高频厅堂音回响,是日系前里做得最为上好的一个,这种回响增加了声场的空间开阔感。加上高频硬朗、泛音丰富,速度收得快一些,因而细腻度比5509有所减少,表现出来的声音更加清脆,所以定位感不错,细节丰富,层次感不错。人声的齿音基频在500~2000HZ,因此齿音的泛音基本在4000~15000HZ左右,个人觉得雅马哈在1000~2000HZ声音密度做了加强,这令得在女声高频飞扬感增加,高音拉高轻松,毫不费劲、随时都可以直冲云霄。相对而言马兰士在女声高频表现得总差一口气的地方,雅马哈总是轻松拿下的。有一得就必有一失,因此5100在8000~12000HZ频段的齿音泛音强度也相应会偏大, ZI、CI、SI等“滋、滋、滋”的齿音比较容易出现,有噪耳感,使得声音显冷、显薄、不耐听。我在一个朋友家听的是5000,搭配的尊宝的HIFI箱,对此情况改善不少,人声也细腻了不少。
中频对泛音的控制比较迅速,声线窄,男声表现得比较硬朗清脆显得更年轻,显得比较有活力,但磁性感、成熟沧桑感减少,少了点男性魅力。但声音强度偏强,人声向听音者靠近,是日系中人声最为凸出的一个前级,仿佛演唱者就站在你面前一般,营造出一种呵耳般的感觉。配乐的声音也比较突出,表现出更好的包围感,出屏感更好,因而显得配乐横向拉宽,营造出更宽广的声场。
低频表现的量感不算多,但是速度更快,但细腻感没5509好,但表现出的能量感、打击感均要比5509、8801好。我们曾试过8801与5100同台竞技,换上了5100之后,低频表现的感觉立变,同音量下锤胸口的感觉立增,好像换了个炮似的。
雅马哈最为得意的是DSP声场处理技术,有七种模式可供选择,启用之后,立即感觉声音浮到了半空中,环绕声的三维立体感得到了增强,给人相对更为逼真的听觉冲击度。但也因此会弱化中置的声音表现力,中置的声音会向两边主箱分散,因而在播放演唱会时,最好关闭DSP模式,改用直通模式。看电影时,为了增加临场感,再启用DSP模式。
雅马哈5000作为一个次世代的前级,中高频大体与5100相近,最大的差别应该是对低频的控制,控制力、打击力、速度感离5100有点差距的。
为了更好的发挥出5100的优点,5100比较适合搭配偏厚润型、暖声型的后级,速度适中、量感适中的导向型低音炮。不宜搭配力量型、冷声型的后级(如ATI),也不宜搭配杰士中低端号角类音箱,因为号角类音箱很容易导致齿音满天飞,声音显噪不耐听,适宜搭配细腻的偏向HIFI类型的音箱。
5、先锋系LX82、荒神LX90
先锋荒神SC-LX90,于2008年发布,是当年先锋10.1声道的次世代旗舰的旗舰级AV重量级合并机,支持200W x 7ch (8Ω)或者是140W x 10ch (8Ω)的输出功率重量38KG(先锋出过款PIONEER C-AX10型号的AV纯前级,比较冷门,估计了解的人不甚多)。需要了解其他技术参数的朋友,请又双叒叕自行百度。接下来,下面分享下她的风格走向。
荒神LX-90在当年发布是以合并机皇的身份出现的, D类放大,转换率高,在合并机里推力惊人,独家MCACC调音EQ技术,不可谓不石破天惊!售价也高高在上,以我使用及试听过的合并机推出来的效果而言,推力确实生猛,在2008那个年代,在合并机里基本它称第二,没人称第一了!在没有出现太多纯前级的年代,荒神的地位是非常不错的,也是当年的热门机型,追随者不少,我曾试过用它来推JBL 4412A前三,压箱感基本没有,只是声音稍为生硬没有那么从容。可惜名字起得不太好叫“荒神”,2015年3月2日,先锋集团家庭影音业务及海外耳机业务被安桥收购了,从此先锋名号寄人篱下,AV界先锋留下一片“荒地”。
先锋LX90是一个冷声风格取向的机型,主打线条感与力量感,女声比较高亢,声音稍为偏硬朗,乐器也是清脆风格,如同水晶般,高频这种走向,使得整个声底比较干净,各种声音之间的距离感交代得清楚一些,因此表达出来的细节比较丰富,也比较清晰。
中频男声跟雅马哈一样是稍为声线收缩,削减泛音,声音稍为偏硬朗、偏年轻,由于减少了中频的渲染泛音,氛围感略欠,也使人声显得有种速度感,声音还是比较厚重有能量感的。不少人评价先锋为“干薄脆”,我估计可能是有的人不会手动EQ,使用的是MCACC的自动EQ,如果启用了自动EQ那么恭喜你,表现出来的声音确实是干薄脆,如果关闭了自动EQ启用手动模式,声音密度马上提高三倍,氛围感立即增加不少。LX90的MCACC独家EQ1.0代技术,个人使用之后感觉并不理想,鸡肋不说,还降低了整个声音的质量,所以有使用LX90级别以下老机的玩家尽量使用手动调整EQ,万万不要使用MCACC自动EQ!不过听说LX86之后使用的是MCACC2代技术,有了较大改善,由于本人比较孤陋寡闻,没有见识过LX86,也就不过多评论了。
LX90的低频远比安桥8801有力量,速度也快,弹性感适中吧,LX90表现的低频是一团一团的,能量感比较强,细腻程度还是比不上安桥8801。毕竟LX90是十年前的机型了,作为一个合并机拿来跟纯前级比较,确实有点不对等, LX90与纯前级相比,处于下风倒也正常,放在当年同级别的合并机估计也没几个能撼动它。
LX82也是合并机,等级稍为低于LX90,主要是推力要小点,干净度、动态的控制、低频的能量感稍为弱于LX90,即便如此,在2012年的时候,我身边朋友的一台LX82,基本上把还在玩八国联军的其他朋友全部扫跌。
岁月如歌,踏声留痕!作为一个已被收购了的品牌,期待它在安桥的旗下,整合出更优秀的作品吧。
|